绘就“全域智能”新蓝图!2025智慧港口大会在青举行
发布时间:2025-09-25来源:青岛日报社/观海新闻
青岛日报社/观海新闻9月24日讯 今天,以“智创强港,慧赢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智慧港口大会在青岛开幕。大会汇聚了来自港口运营、航运物流、科研院校、科技企业及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千余名代表,共同深入探讨5G、人工智能、北斗系统、数字孪生、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在港口的应用与融合,展望以“全域智能”为特征的智慧港口发展新路径。
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、中国科协首席决策咨询专家徐祖远作主旨演讲,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兼水运局局长李天碧,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二联合党委副书记、联合纪委书记段晓锋,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、二级巡视员赵方德,山东海事局二级巡视员华文锋,中国港口协会副会长、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李奉利,中国港口协会会长顾金山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。
成效显著:自动化码头数量与效率全球领先
大会信息显示,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,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,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码头设计、建造、运营的全链条关键技术。
建设规模与运营效率双领先。青岛港、上海洋山港四期、天津港北疆C段等一批自动化码头的成功建成与运营,使全国已投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自动化干散货码头各达到30座,规模位居世界前列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持续由中国港口创造和保持。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于今年初第12次刷新世界纪录,达到60.9自然箱/小时;上海港亦于近期创下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172395标准箱的新高,彰显了智慧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。
智能化改造赋能降本增效。各地港口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显著飞跃。至2025年,天津港已实现集装箱与干散货码头智能化改造全覆盖,大型设备自动化率超88%,作业效率提升15%。妈湾智慧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,改造后综合建设成本降低37%,碳排放量减少90%。青岛港通过智慧化服务平台,将进口提箱业务办理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20分钟。
绿色与智慧深度融合。当前,绿色智慧融合已成为我国港口发展的鲜明标识。宁波舟山港、上海港等11个国际枢纽港的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已超60%。天津港建成的全国首个防波堤风电项目,年发电能力达3.4亿千瓦时,可满足全港60%的能耗需求,其集装箱码头新能源倒运车辆占比已达100%,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。
创新技术应用加速突破。今年以来,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丰硕。天津港投入应用的智能解锁站攻克了集装箱锁具自动化国际难题;全栈信创版新一代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的成功上线,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国产化与规模化协同作业。苏北运河的智慧化实践则实现了全线7×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,隐患识别准确率提升60%,应急响应时间缩短约30%。
凝聚共识:协同破解难题 共创智慧未来
多位与会领导与专家在致辞中强调,智慧港口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迈向“全域智能”新阶段,协同共治是关键。
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兼水运局局长李天碧指出,未来需更加注重港口数字化转型、技术数据标准化、关键技术攻关以及行业交流与人才建设。
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二联合党委副书记、联合纪委书记段晓锋表示,智慧港口建设不仅需要前沿技术驱动,更需在标准制定、数据共享、网络安全等方面构建协同共治新生态。
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、二级巡视员赵方德认为,面对广阔前景与诸多挑战,需在关键技术攻关、标准规范制定、数据互联互通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。
山东海事局二级巡视员华文峰表示,山东海事局将积极与港口企业等单位密切协作,将“智慧海事”与“智慧港口”深度融合,以“智慧监管”赋能港口高效运转,以“智慧服务”优化航运营商环境,以“智慧保障”守护港口安全。
中国港口协会副会长、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李奉利表示,港口积极拥抱科技革命浪潮,全力抢抓产业变革机遇,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必然,也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必需。面向未来,山东港口将珍惜信任、勇担使命,携手各方合作伙伴,全面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新一代智慧港口建设。
中国港口协会会长顾金山强调,智慧港口建设必须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,强化人工智能应用,推动多式联运协同,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。
务实行动:签约授牌并举 构筑产业新生态
会议期间举行了务实高效的产业协同活动。由中国港口协会牵头,联合多方共同签署了“人工智能+港口”合作备忘录,各方将秉持“平等协作、互利共赢、协同创新”原则,重点在共建创新平台、沉淀共性能力、培育共赢生态、共育人才梯队四大方向展开合作。大会同时举行了星级“智慧港口”授牌仪式,对在智慧港口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单位予以表彰,树立行业标杆。
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顾寅在作智慧港口工作报告时表示,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通过开展行业调研、制定团体标准、搭建交流平台、推进人才培养等举措,持续助力智慧港口建设。
直面挑战:系统谋划 精准发力
在主旨演讲中,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、中国科协首席决策咨询专家徐祖远在系统总结成就的同时,也犀利指出了当前智慧港口发展面临的“拦路虎”,包括“数据孤岛”问题突出、技术融合与应用场景深化不足、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与网络安全风险、投入产出机制不健全与区域发展不均衡、科技创新能力与复合型人才短板等。
面向未来,他建议智慧港口发展应重点在四大方向发力:一是强化多元异构数据治理;二是深化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驱动,实现真正的全域智能;三是突破国产化装备与自主关键技术;四是攻关智能安全与风险防控技术。智慧港口建设需要政府、行业协会、科研机构和港口企业等多方协同,共同推进。
在技术交流环节,十多位来自一线港口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嘉宾分享了在传统码头升级、全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、AI技术应用、北斗导航、智能巡检、绿色运输等领域的实战经验与创新案例,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发。
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,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共识,明确了发展方向。展望未来,唯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、标准共建与生态协同,才能加快建设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的现代港口体系,为交通强国与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(青岛日报/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)
责任编辑:孙源熙